“隔空取物”、“意念”输入……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不断突破,让许多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多位来自企业界和医疗领域的专家就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展开探讨。
工信部党组成员、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远生在论坛上表示,脑机接口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经济增长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工信部高度重视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进行布局。接下来,工信部将推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技术融合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与重要应用产品攻关,同时,也会加强脑机接口伦理指引,确保脑机接口技术的安全应用。
应用场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介绍,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我个人理解就是人脑和人工智能的一个结合”。
他发现,近二十年来,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背后主要得益于大脑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临床医疗的广阔需求。
“治愈难、病因不清、后遗症严重、社会负担重”,赵继宗总结,神经性疾病有四个难点,而脑机接口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可以在增强功能、感官恢复、癫痫监测、抑郁诊治等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本次论坛发布了“2024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十大案例”,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案例都聚焦临床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
例如,由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和杭州佳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Epilcure-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可以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具备闭环刺激的特点,解决了芯片一体化、记录-刺激互适应、1.5T磁共振兼容等技术问题,为缓解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病理痛苦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解决方案。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高场强磁共振兼容蓝牙可感知脑起搏器,则主要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深海豚Easleep脑机智能安睡仪,则用在日常生活场景,用于辅助调节睡眠,其产品具备音频调控、经颅微电流刺激等多种生物反馈式助眠模式,实现了基于脑机接口的睡眠场景的闭环干预,为有效改善用户的睡眠状况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4月25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脑机接口”也作为十大重大成果进行了发布。比头发丝还细的电极,通过开颅手术精确植入猕猴的大脑皮质,猕猴的所思所想被“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解码,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心有灵犀”的边界正在逐步拓展。目前,“北脑二号”已经在猕猴颅内实现了将近1年的植入实验,系统的有效信号传输通道数量依然保持着高水平,信噪比、信号质量等指标也表现优异。芯智达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李园介绍,“北脑二号”不仅有望帮助瘫痪、失语等患者实现运动、语言等功能替代,还将为脑科学的前沿研究提供有力的科研工具。
统筹发展与安全
正如专家所述,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上需求广阔,不过也存在伦理和安全的风险。赵继宗在论坛上发布了《神经系统疾病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中国专家共识》,这一共识的形成,将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明确的伦理规范,有效打通临床应用难点,并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伦理指导。
谢远生也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他介绍,工信部将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增强脑机接口创新能力。加强脑机接口基础理论、信号采集、先进算法等前沿技术研发能力,推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技术融合发展,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与重要应用产品攻关,稳步提升脑机接口芯片、关键元器件等基础工业能力水平。
二是完善脑机接口产业生态。以工业、医疗、教育、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和科研设备需求为导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应用单位形成创新联合体等产业团体,推动促进脑机接口成果转化的中试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技术研发、实验验证、产业化推广的良性循环。建设脑机接口开源社区,推动构建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算法库,加强数据和样本共享。
三是健全脑机接口法治监管体系。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完善多方参与、协同共治、高效互动的敏捷治理模式,从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立法研究等方面健全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践行科技向善、顺应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脑机接口伦理指引,确保脑机接口技术的安全应用。
(责任编辑:王擎宇)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